
第一課:自然的奧秘
我們能夠擁有的最美麗的經歷就是奧秘。它是堅守在真正的藝術和真正科學的發源地上最基本的情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第一節:簡介-生命,宇宙,以及萬物
古往今來,魔法師,哲學家,以及科學家都在探索了解存在于生命、宇宙,以及萬物中的偉大的奧秘。魔法師所操控的是能量,也就是信息。它將自己組織成一種模式,而且并不存在于動態關系之中。為了有能力去感覺和了解這些模式,魔法師在事件已經發生之后仍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意識的參與來改變事態動向,以使事件朝著他想要的方向發展。
奧秘的本質
在《薄伽梵歌》的第九個講述中,講述了宇宙、生命本身偉大的奧秘擁有集中特性,使得它成為一個真正的奧秘。首先,奧秘必須是用直覺去感應的;也就是說,能夠被那些想要知道的人知道,而不依靠外界的教學,也不能靠內行人告知。其次,奧秘必須是公正的,也就是說,符合規定的,處于宇宙范圍之內,符合宇宙原則。第三,奧秘必須是無法衡量的愉悅,也就是說,奧秘必須能夠使人快樂滿足,擁有超越世俗存在的愉悅。接下來的兩節課我們將講到奧秘的本質。
第二節:萬物皆是相互聯系的
我們是海洋和星空的一部分。
我們是北風和南風的一部分。
我們是山脈,月亮以及火星的一部分。
我們接受時代的派遣。
——威廉?歐內斯特?亨利,1845
所有的一切——你體內每一個細胞中的每一個原子;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街坊鄰居,鄰國;地球表面的每一種生物,植物;太陽系中的每一行星,月球,彗星;銀河系中的每一顆星星;廣闊無垠的宇宙中的每一個銀河系——所有這一切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團結一致的網絡,時間和空間,物質和能量通用的一個巨大的互聯網。
有一股太陽光束,不管是墻、山脈,還是無數的其他實體都不能阻擋它的前行;有一種智慧的靈魂,即使它看似與肉體相互分離也不會消失。所有的一切物體都與其它的物體相互聯系著。將我們聯系為一個整體的精神是神圣的。地球之上,太陽之下的每個物體都與其它物體相互聯系著。世界上所有不同的事物都相互協調,相互結合成為了同
一個宇宙。
——馬可?奧里利烏斯(公元161-180年)
人類并不是在編織生活的網絡,而是這個網絡的組成部分。不管我們對這個網絡做了什么,最終都會反饋在我們身上。所有的物體都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整體,所有的物體都是相互聯系的。
——西雅圖酋長
而且,根據魔法規則第一條,這種所有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為所有的魔法提供了存在的基礎;移情規則表明,所有事物都被看不見的紐帶聯系在一起。這就意味著就像蜘蛛網一樣,任何觸及蛛絲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整個蜘蛛網。正如自然資源保護論者約翰?穆爾曾經說的那樣:“你不能在不觸碰一顆星星的情況下摘下一朵花。”
第三節:“宇宙是充滿生命力的!”
不存在這樣的物質!所有的物體都起源于并且憑借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必須在這種力量后面假設意識和智慧頭腦的存在。這種頭腦是所有物質的模型。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力學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
正如魔法師知道在一個巨大的網絡中,每一種物體都與其它物體相互聯系一樣,他們還知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你的身體由幾萬億的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活躍的系統,但是結合在一起之后便形成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協作體,然后便形成了你。所有這些活躍的細胞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這些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同時,原子又是由質子、電子、中子,以及我們仍在探索之中的一個由亞原子微粒構成的一個整體組成。
同樣的,你和我,以及所有的其他人、生物、樹,以及花都是組成大地母親(許多人稱呼它為蓋亞)這個巨大生命體的細胞。而我們這個生活的地球僅僅是所有不同大小的為數眾多的構成我們太陽系的星體之一——行星、月球、小行星、彗星、隕石、小游星,以及微行星。我們整個太陽系就像一個巨大的原子或者細胞,而太陽就是它的原子核。而且,我們僅僅是千億星級體系之一,這些星級體系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螺旋形的銀河系,隨著一個巨大的漩渦流旋轉,而龐大的黑洞處于這個漩渦流的中心。我們的這個不斷擴展的螺旋形狀的銀河系與鸚鵡螺的貝殼、松果的形狀、蜜蜂的舞蹈方式,以及將輻射吹過我們太陽系的太陽風非常相同。所有的這些系統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命,而且所有的系統都相互聯系,就像俄羅斯的嵌套娃娃,每一個都恰好合適,可以放到略大的那個娃娃里,而且永無止境。通過哈勃望遠鏡,我們現在僅僅能夠看到整個宇宙中存在著數不清的、卻并不是隨意擺放的星系,但是,這些星系都聚集在一個巨大的泡狀結構之中,這種結構看起來很像細胞……
有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觀點: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意識。即使是最小的生物體都有意識,或者感覺能力,通過這些感覺能力它能夠尋找食物,避開不適,再生自我,在生命過程中進行這樣那樣的不同的選擇。這種感覺能力遍及各種生物——從單細胞的無腦無神經系統的變形蟲,到擁有地球上最大大腦的巨頭鯨。實體與物體的區別就在于這種感覺能力。
位于生物等級最底層的臭蟲也有它自己的短時間日程。用它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來探索這個世界,憑借喜好來進行不斷的選擇,以此來證明它的感覺能力。最重要的是,這些事情對它來說很重要;它在乎這些。它在意自己是生是死,在意自己是飽是饑,在意自己是否能夠再生;躲避捕食者,遭受襲擊的時候會保護自己;它積極地尋找食物,通過尋求自己感興趣的線索來尋找伴侶。而且,如果成為了母親,它就很有可能會保護自己的孩子。當你思考這些的時候,這種感覺能力便能促進你心靈的再一次進化。
第四節:平衡
“這個世界處于一種平衡,一種均衡之中。一個魔法師的改變和召喚的力量會動搖這個世界的平衡。這種力量是很危險的。要使用魔法必須有一定的學識,并且只取所需。要能夠懂得點亮一根蠟燭便會制造一處陰影的道理…… ”
——厄休拉?K.勒奎恩,《地海巫師》,第43-44頁
這個世界、平行世界、宇宙、多元宇宙中的所有物體都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之中。這是一種宇宙平衡,在這種平衡之中每一個作用力都有著與其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反作用力。光與影的平衡,正與負的平衡,反物質與物質的平衡,等等。在這個方面又存在著魔法的另一個秘密:魔法師總是站在中間的平衡點上,公正地審視平衡的兩端。魔法師必須通過他的平衡點觀察那些退后與前行的能量現在的情況,然后做出選擇,以保證這個選擇不會打破世界的平衡,引起混亂和魔法傷害。我也會用這些原則來規范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比如:如果我將一定數量的時間放到過去,那么我就會自動地調換同等數量的時間去到未來——不論是幾年、幾十年、幾世紀、幾千年,還是幾億萬年。
第五節:生命之環
從魔法角度觀察生命和從世俗角度觀察生命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之處便在于對偉大的生命之環的認識。在世俗世界的眼中,時間是線型的——也就是說,將時間看作在一條直線上不斷前進,從開始到中間到結束。但是對于魔法人士來說,尤其是魔法師,所有的時間都是一個圓,逝去的東西最終又會回到原點。這一點在生命之環中表現尤為明顯——每一種生物的旅程都從出生開始,歷經生活,然后死亡,最終又回到原點重生。就像我們看著年輪(the Wheel of the Year)通過四季不斷循環——從新生的春天,經過成熟的夏季,到收獲的秋季,最終到荒蕪的冬天,然后又是春天,再次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跟隨著生命之環循環。
這種生命之環永不停歇,但又是在無止境地替換。與其說它們像一個圓,倒不如說它們像一個螺旋彈簧——一個螺旋形的物體,一個沒有終點的螺旋,就像為所有生命勾畫了藍圖的DNA分子。我們每一次轉向,都會在進化的路上前進一小步。這里所說的進化并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進化,還有靈魂方面的,我們每一次轉向,意識就會增強一次。無生命的石頭會因細菌的侵入而破裂成為土壤,最終培育出植被和蔬菜。食草動物啃食植被,由此草的精髓便轉移到動物等級之上。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因此食草動物的精髓便又上升到食物鏈的另一個等級。在我們的每一次生命之中,我們獲得經驗、吸取教訓,我們的智慧和意識變得更加深厚。然而,在進化過程中轉向的并不是我們的自我意識,而是學習者今生的自我感。意識是永恒的,進化是群體的共同進化,是所有生物共同享有的領域。魔法師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調整”超出個人的關系和信息網絡,每一次都從他對其的調換和識別中獲益。
就像我們是從媽媽的子宮的一個小小胚胎成長為嬰兒、孩子、青少年,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成人一樣,大地母親也是將所有時期的生命從單細胞有機體培育成簡單的無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生物),再到有骨骼、有精細的神經系統的復雜動物。地球上整個生命進化過程都可以被看作是在一個巨大生物的胚胎中的發育和成熟,這個生物就是大地母親。我們和古希臘人一樣,稱她為“蓋亞”,而且我們還是她的身體和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的靈魂和她的靈魂是一體的——就像小小的雨滴一樣,不管在哪兒都和水是一體的。
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語可以用來描述這個偉大的真理:“胚胎重演律:個體發育重演系統發育。”可以這樣翻譯:“每個生物的個體的發育史都會重現種族的發育史。”只有門真正地比“物種”意味著一個更為廣闊的種類。脊髓物門,我們也是這一門中的一部分,這一門中包括所有擁有脊柱的動物,也包括一些只有基本的脊髓沒有脊椎骨的簡單生物。但是我們每個人,隨著我們從一個微小的胚胎開始成長,都會經歷我們所有祖先的所有發育階段,從一個單細胞,到長出鰓、尾巴,再到全身覆蓋著毛發。同樣的,我們個人的發展也會影射蓋亞自身的發展,和我們一樣,永無止盡地在每一代的發展中重復,向著一個更加偉大的意識不斷前進。
第六節:時間之輪
對于一個魔法師來說,時間并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盤旋向前的循環周期。時鐘的分針不停的轉圈,但是每轉一圈就又會往前一個小時。每個星期的日子在不斷循環,卻也憑借每個月的循環往前發展。季節通過巨大的年輪循環改變,春天總是在冬天結束之后隨之而來——但是年也隨著世紀和更加漫長的時間段的更替而不斷往前滾動。所有的事物都通過時間的循環向前發展,但是每一個小循環都是一個更大的也在不斷發展的循環的一部分,因此,沒有物體會永遠保持在一個位置。但是它也不僅僅是向前發展。下一個較大的循環會帶領我們在每個轉點進入下一個循環。
在宇宙中,那些螺旋的周期也在繼續……地球從早到晚不停地自轉,月球也在圍繞地球轉動。但是地球和月亮也在隨著季節的變化圍著太陽轉——所有其他的行星、衛星、彗星等等都一樣。但是旋轉每一年都會將我們帶到不同的地方,因為太陽系也在圍繞著銀河系轉動,同樣的還有其他的恒星系統。當然,銀河系本身也在宇宙中不停轉動……整個事情就是這樣。
這里有一個我們繪制的有關時間之輪的圖案。其中一些非常規則,就像鐘表裝置一樣,還有一些很不規則,而且實際上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試圖為其設定一個合適的公式。
地質時代(Geological Ages)(3700萬年)
地球歷史上我們經歷的最長的一個周期,我們稱之為地質循環(Ge代表蓋亞,大地母親的原始希臘名,所有的科學和魔法都與地球有關——比如地質學geology,地理學geography,泥土占卜geomancy,地球物理學geophysics——都是以ge開頭的)。正如一個人的年齡階段可以分為嬰兒、童年、青少年、成年、中年,以及老年,地球的年輪也有其特定的時期和名稱。大多數情況下,對某個時代的命名都是基于那時期的巖石和化石第一次被發現的地點和時期,以下圖表中羅列一些地質時代的名稱和持續時間。這個時間表格開始于第一個被發現的復雜生物體,這個時代被稱為寒武紀,所有在這以前的時代都被簡稱為“前寒武紀”。
(在這個地質年代周期表中,數百萬年=“my”;數百萬年前=“mya”;數年前=“ya”。)
我有一個簡單的記憶術(記憶技巧),使用這種技巧你便可以記住所有的時代名稱:通過它們的首字母縮寫COSDC.PTJC.PEOMPPR進行記憶。你可以這樣記:“Camels Often Sit Down Clumsily. Perhaps Their Joints Creak. Possibly Early Oiling Might Prevent Permanent Rheumatism(駱駝常常坐下時很笨拙,也許是它們的關節在嘎吱作響,可能早點涂抹潤滑油能夠預防永久的風濕病)。”也就是:Cambrian(寒武紀), Ordovician(奧陶紀), Silurian(志留紀), Devonian(泥盆紀), Carboniferous(石炭紀); Permian(二疊紀), Triassic(三疊紀), Jurassic(侏羅紀), Cretaceous(白堊紀); Paleocene(古新世), Eocene(始新世), Oligocene(漸新世), Miocene(中新世), Pliocene(上新世), Pleistocene(更新世), Recent(近代)。學好這個你就能輕而易舉地給你的科學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些年代中的每一個年代都與其前一個以及后一個年代不同,這是通過蓋亞的巖層變化來判定的,就像一本書中被分為了很多章節一樣。每一層的化石都非常獨特。你可以去到一個像科羅拉多大峽谷一樣的地方,在那兒,有幾百萬年來一直被壓制在一起的巖層,它們都被切割并且暴露在懸崖壁上,你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來它們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時代的終點都代表著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生命形態的終結,此時就會發生某些變化。看一看前一頁的圖表,注意每一個年代的持續時間。其中存在著一個永無止境的周期,平均每一個年代都會持續3700萬年。
我們太陽系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轉動,跳了一曲持續了兩億年的圓圈舞,這個旅程帶領我們在銀河系的赤道灰塵平面上大約3700萬年繞完一圈。現在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隱藏在整個地球生物歷史上,經常發生的大量生物滅絕背后的真相。也許那些宇宙灰塵破壞了環繞在太陽系周圍的、以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云形式存在的碎片外殼,撞擊出彗星和小行星,并將它們投入到太陽系內部世界的軌道之上——有時也會受到撞擊進入到我們地球的大氣層以內。
歷史時代(不同的持續時間)
和生物的歷史一樣,人類的歷史也被劃分為不同的時代,這種劃分主要是根據制作工具和武器的材料的類型。一般來說,從現代“克魯馬努人”的出現開始,這些年代就如以下表格一樣的劃分,即使中間經常會有一些重疊的部分。然而重要的是,這些年代的劃分并不代表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同一個時間從上一個年代進入到下一個年代;甚至當今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文化還生活在石器時代!
雖然以上的歷史時代的列表更像是線型的而不是循環的,但是其中的一些劃分與星座年代(astrological ages)近于重合,與黃道十二宮的十二個星座是一致的。這些星座年代或者“京年”是建立在分點歲差(the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分點意為“晝夜平分”)上的。一年有會出現兩次晝夜平分點(3月21日和9月23日),此時白天和夜晚的時間長度是一致的。但是精確一點來說,晝夜平分點是想象出來的地球赤道(稱為天球赤道)延伸面與黃道平面(也被簡稱為黃道:太陽系的赤道,也是太陽經過黃道十二宮星座的路徑)在天空中的交叉點。地球的旋轉軸(連接兩個極點的一條直線)與黃道面形成23.5°的夾角,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有四季,是因為每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在輪流靠近和遠離太陽的過程中所受到太陽直射的角度不同而形成的。
這兩個平面(天球赤道面和黃道面)相交形成兩個點,就是春分和秋分(the Vernal [Spring] and Autumnal [Fall] Equinoxes)(注解1)
當古巴比倫人在公元前兩千年發明了黃道日歷之時,他們應用了在春分之日白羊座的偕日升來標志著一年的開始。“偕日升”是指一個星座在太陽將要升起之前升起。然而,因為分點歲差,慢慢地白羊座不再在春分時同太陽一起升起。
分點歲差,也被稱作柏拉圖年,是因為地球極軸的緩慢擺動引起分點明顯的向西移動造成的。就像是抽陀螺,當它轉速減慢時會有略微擺動,地球也一樣。它圍繞著自己的極軸完成自轉,但是同時這個極軸也在空中慢慢畫圓。這個圓有一個23.5°的半徑,耗時26,000年才畫完。
今天,北極指向北極星;12,000年以后它會指向星座中的織女星。(注解2)
在地球畫這個26,000年的圓的過程中,黃道十二宮的12個星座中的每一個都會輪流地在春分這一天與太陽同時升起。但是,流程卻是相反的。在常規的黃道十二宮的流程中,太陽是從白羊座移動到金牛座,而分點的移動方向則是從金牛座到白羊座。
因為地球完成一次360°的歲差擺動需要26,000年,這就意味著每一個星座偕日升的時間會占據30°的角度,或者說是2167年。這樣一個時間段就是一個世界年(World Age),或者是一個黃道帶京年,指的是某個星座在春分日偕日升的那個時間段。以下是從冰河世紀開始的星座標識和時間段,包括下一個水瓶座京年。同時我還列出了差不多與之一致的歷史時代。
宗教時代(500年)
人類歷史上另一個有趣的周期或者新紀元大約500年出現一次。這些時代見證了一些重要宗教的依次盛行,通常這些宗教都是通過空想預言家的宣傳而開始盛行的。以下的表格就列出了這些紀元和其間的一些預言家。
文藝復興(60年)
每隔差不多就60年的樣子,至少在最近的幾個世紀非常規律,西方的文明史就會發生一次文藝復興(“重生”)。每一個時間段都見證了美術、詩歌、音樂、文學、戲劇、文化、科學、精神,以及“烏托邦”團體的盛行。為什么這種循環每六十年一次呢?也許是因為不斷重復出現的一代又一代“文化創造者”的平均壽命是六十年,他們出生、改變世界、死亡,然后一次又一次的重生……這也就是復興(renaissance)的意思。下邊的那個表格便是我已經歸納好的每一次文藝復興的時期,同時我還預測了接下來將會出現的幾次復興。
還有很多的循環周期我在此書中沒有羅列出來,比如戰爭周期(20年),太陽黑子周期(11.1年)。事實上,還有很多較短時間的循環周期是18.2年,9.2年,8年,以及5.91年。有些循環其實已經開始加速(或者崩潰)了。幾千年來,地球的舒曼諧振波Schumann Resonance或者脈搏(“心跳”)一直在6-12Hz(赫茲:周每秒)之間波動,平均速度為7.83Hz。自從舒曼諧振波被發現之后,軍方已經將它作為一個可靠的數據來使用。然而,從1980年開始,這種諧振的頻率就已經開始慢慢加快。現在已經超過12周每秒了!
許多這樣的各種各樣的時間周期看起來似乎是獨立的,就像時鐘的指針一樣以不同的頻率移動著。但是,也正如時鐘的指針和日歷會在新年前夜的午夜走到一起同時敲響一樣,有時,整個一連串不同的周期會在同一時刻所有的頻率都能匹配。我們將這個時刻稱為“大獎累積的一年(The Year of the Jackpot)”——科幻小說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從賭場的老虎機中所有旋轉圖像排列成行的方式中杜撰出來的術語。在這種“累積賭注”的時刻,許多周期的同時發生會引起一個“同步波”的高峰——就像一次短暫的海嘯(“潮汐的波浪”)。在這些時刻,魔法的力量會大大增強,而且——就像騎在巨大的碎浪上的沖浪者一樣——所有派別魔法師和巫師都能夠完成那些在平時看來難以完成的令人驚異的魔法施放。21世紀即將到來的幾年就將是這樣的時刻,而2012就是下一個“賭注累積”的年份。
第七節:時間旅行
想象一下你正沿著一條起伏的鄉村小徑漫步。有時這條小徑會帶你去深谷,森林在另一個方向。你看不見森林,也看不到你前方的路。但是你手上有一張地圖,一路上的地理標志地圖上都有標記。最終,你選擇的小徑把你帶到了一座小山的頂端。從山頂上眺望,你能看到你曾經走過的路;你還能看到在你前方還未走完的路——至少,你能看到這條路一直延伸到下一個山頂。因此,站在這個有利位置上,你需要拿出你的筆記本,為你前方的路畫上一幅新地圖。在上面標注你從這個山頭到達那個山頭的河流,森林,露出的巖石,村莊,沙漠,沼澤,以及你不得不經過的其他的地貌特征。
這就是跨越時間出現在魔法師面前的必經之路。隨著時間之輪不停地轉變,每一次我們過渡到一個相同的季節,就像是我們又到了一個小山頂端。如果我們知道怎樣往前觀望,這個有利位置就會讓我們看到下一次時間的輪回——也就是穿越山谷到達下一個山頂的路徑。古往今來,許多先知、預言家,以及高瞻遠矚的人都已經預見了這樣的歷史同步性波和同步性周期的高峰時期。他們留下了記錄完整的預言書——這些預言書被看做是“時間的路標”。雖然這些諸如諾斯特拉德馬斯、埃德加?凱西,以及希普頓修女之類預言家通過他們的洞察力,能夠在他們那個年代為現在提供一些有趣的時間“地圖”,但是他們也只能從他們站立的那個高峰看到下一個高峰——也就是我們現在站立的這個高峰。那些預言地圖現在已經被淘汰了,并且再也不能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現在,我們應該制作一張新地圖,制定一個新的未來——一個我們能夠通過魔法創造的未來。下面,就由我來告訴你們一些關于使用魔法改變未來的小故事……
在20世紀中期,那時我還很年輕,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無可非議地相信全球核毀滅(炮火毀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近在眼前(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那個年代的所有有關未來的電影預先假定人類文明即將在一次核戰爭中毀滅,而且任何活下來的人都會在有著放射性輻射的廢墟中忍受著變為丑惡的變種人。1960年,喬治?佩爾(George Pal)根據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Wells)的小說制作了一部出色的影片《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在這部影片中,他很自然地囊括了主人翁們乘坐時間機器去到未來并經歷了一場核戰爭的場景,自此以后,這種思想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但是那個故事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在某個瞬間掃過時間機器儀表盤上的“里程表”,上面顯示了日期。因此,佩爾讓時間旅行者們在那次大型的核戰爭爆發的那天做了一次停留。而儀表上的日期顯示的是“1966年”——也就是電影公映時間的僅僅六年以后。
但是,當1966年來臨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爆發核戰爭。取而代之的是發生了一些事情,并永遠改變了我們的未來。在那年九月,一個新的電視劇首次露面,帶著一個關于未來的全新的視角——沒有毀滅,而是團結的人類在不同星球之間旅行。我相信你已經猜到,這部電視劇就是《星際迷航》(Star Trek)。這部科幻電視系列劇的創始人是吉恩?羅登貝瑞,據說他是這樣解釋他拍攝這部電視系列劇的原因的:“我正試圖展現一個對未來的全新憧憬,來強迫人們選擇星際旅行,而不是全球核毀滅。”
最后他也做到了——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魔法壯舉之一。四十多年前,六部電視系列劇(都是由辛迪加企業聯合組織[syndication]連續推出的),和十部電影創造了一個未來,這個未來激發著我們的想象力和技術革新力,也讓我們魔法意圖的最偉大宗旨前所未有地明朗起來:“去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去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大膽地探索那些沒人去過的領域!”
這一切都必定會應驗。真正的魔法師知道,預知未來最好的途徑就是創造未來。
第八節:偉大的事業
“在無限、不確定,及有限中發現絕對,這就是杰作,圣人的偉業。”
——艾伯特?麥基,《道德與教條》
現在我們進入一門新的課程,偉大的事業。根據金色曙光會的秘則(the 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他們的目標就是“掌控自然和個人自身的力量。”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偉大的事業最終的目標是去援助、支持,以及培養意識的演變,以取得下一次的巨大突破。在東方的傳統中,這叫做教化(Enlightenment)。它是精神的全面覺醒,在這種覺醒之中,一個人生命中每一根纖維的經歷都與他人的生命跨越時間和空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它是大腦兩個半球與同步意識的一體化,而不是彼此之間的正常交替。在魔法中,我們將其稱為羽化登仙——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神化,或者“變得神圣”。
覺醒
就像在幼兒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會自己慢慢覺醒一樣,蓋亞也處于自身的行星覺醒臨界值上,她的意識也在慢慢覺醒。這也許源于一種全世界的心靈感應。但是我認為網絡的出現和迅速發展便是具有全球化意識的科技媒介發展的開端,通過這種意識,這種覺醒必然會發生。我相信,現代計算機操作臺對雙手合作的要求不僅刺激了人類休眠的右腦,而且刺激了兩種形式的精神力同步性成為一種新的雙手通用意識,這種意識還能支撐蓋亞已經覺醒的大腦。因為隨著我們自身大腦意識的覺醒,我們大腦中數以億計的神經細胞便會相互作用、互相連接,為此我們應該參與到蓋亞自身的覺醒——以及我們全體的神化中來。
科學家和哲學家德日進神父(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將這種普遍意識的覺醒設想為一個“歐米伽點”——整個創造和進化目標的最終完成。這應該是特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個人意識聯合成一種單一的集體意識。他說:“我們使用一種和諧的集體主義意識面對某種超意識(superconciousness)。地球不僅被無數思想的微粒覆蓋著,而且被包裹在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信封中,也被包含在一種單一的一致思考中。”(《人類現象》(The Phenomenon of Man),1955年)
離散
我們站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偉大的十字路口上;這也許是整個生命歷史中最具批判性的年代。目前存在于這個星球上的威脅著所有生命的技術,都可以用來制造星際飛船,帶領我們的孩子穿越銀河系。也許人類也想要成為蓋亞的孢子。繁殖是所有生命系統的基本功能,而只要是有生命的星球,就可以完成繁殖。
我相信在本世紀末之前,我們將會看到人類開始偉大的離散,分別去到不同的星球。離散意為“分散”,或者“驅散”——尤其是指一個有著同樣起源的民族,例如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受到羅馬人破壞后離散的猶太人。但是離散(Diaspora)這個單詞的詞根speirein,意為“播種”,與播撒種子的意思是一樣的。建立宇宙空間移民區,開墾月球、火星,或者泰坦上的荒地——就像尼爾?楊(Neil Young)所唱的那樣:“將自然母親的銀色種子撒向新的家園……”——也許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物種進化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蓋亞的籽苗將會在最遠星球的土地上培植出新的根系……
文章來源:wuli法師 www.51wake.com http://www.51w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