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從自私的角度想,最好的想法總要付出代價才能想到的。如果持續這樣想,一段時間后,就說一個月后,你就會發現一切都變了,自身也發生了變化。你會發現如今的你對過去小心眼可憐的思維方式充滿厭惡和討厭,無論如何也不愿回到過去的那個你了。在這一個月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積極的思想波動的有利力量,你的生活會完全不同。嘗試一下,現在就開始嘗試。你永遠不會后悔的。
有兩種你應該根除的、尤其不好的思想。首先第一種,當你心理失去平衡,你會發現與其一致的思想也就不在了,這里我所說的是恐懼和憎恨。這兩種思想是很多其他思想的根源。擔憂是恐懼最古老的伴隨者,且兩者極為相似。嫉妒、怨恨和憤怒以及其他難以計數的思想都由憎恨產生。丟掉憎恨,你就能免受這些思想的麻煩。在品格培養這一課我會講到更多這方面的內容。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思想的聚合功能的另一階段。我指的是其正確思想導向成功。
這看起來無法置信,但這卻是事實。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把成功歸功于虔誠,有力且集中的思想振動。他們將精力集聚在某一思想上,借助思想的幫助,以及“自我意識”,始終堅守目標,并不斷磨煉他們的品質,就能達到他們初定的目標。也有些人瞄準的也是同樣的目標,卻失敗了。因為他們沒能堅守目標,慢慢地氣餒了,被嚇到了,誘惑了或是被騙離了目標。
堅守目標的必備條件是,首先,要有超強的欲望(而不僅是愿望),其次要堅定地相信自己擁有能實現欲望的能力(而不是將信將疑),最后,還要有無敵的贏的決心(而不是中氣不足地說“我盡力了”)。
這很奇怪卻難以解釋(如果不了解哲學的話),但是照這么說的話,成功似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思想的力量的信仰。將信將疑只能達到半倍的功效,而真摯,堅定,自信地堅信“你終會成功”,結果就會奇跡般地好。培養那種信仰,伴之以對你目標堅定的思想命令,你就會成功。“要求得到某物,你就能得到;主動索取某物,某物才是你的。”但是在要求和索取的同時要伴以堅定的信仰和對成功的期盼。
海倫·威爾曼說過,“膽敢聲言‘自我’的人能夠冷靜地等待,而倉促的命運總會滿足他的愿望。”
但是“冷靜地等待”一詞指的只是心境,暗示了對“肯定的事物”冷靜而自信的期盼。這并不是說人應該輕松地坐著,叉著雙手什么也不干,而只是干巴巴地等著“倉促的命運”扔餡餅下來,砸到他的衣兜里。不是這樣的,海倫·威爾曼從沒這么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