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起來
大教育家兼心理學學家威廉?瓦特確信并證實,感情是不受理智立即支配的,不過它們總是受行動的立即支配。
行動可以是實質的,也可以是心理的。思想將感情從消極改變為積極,行動同樣具有刺激性與效力。在這種情況下,行動不論是實質的或心理的,它都領先于感情。你的感情并非經常受理智支配,可是它們卻受行動的支配。
所以,要學習運用這樣一個自我激發詞:要變得熱忱、行動須熱忱。并讓這個自我激發詞深入到潛意識中去,那么,當你在創富過程中精神不振的時候,這個激發詞就會閃入到你的意識心神中,亦即時機到來,就會激勵你采取熱忱的行動,變消極為積極,煥發精神,“現在就做”。
要用魔法成分——希望來激勵自己
激發你自己和他人是利用積極心態成功的主旨。
激發是發動一種行為以求產生特定成效的希望或力量。激發起動機(動機是存于人內心的內在沖動),它能鼓動人產生行動。
希望具有激發人產生動機并付諸行動的魔力,希望是預期獲得所想要的事物的欲望加上可以得到它的信心。一個人只要具有某種希望和欲望,而且確實相信它,就能激發起行動把它變成現實。一個充滿希望、有強烈欲望并有堅定信心的人,他肯定就是一個極端熱忱的人。
讓我們來看一個美國人的“敗跡”: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再度生意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個“大失敗者”,就是亞伯拉罕?林肯。無數次的失敗,沒有讓他泄氣的原因,就是他心存恢弘的希望,激發了強大的信心與敬業熱忱,終使得他在52歲時登上了總統寶座。
要敢于向自我挑戰
只要是你心神能構思的而又相信的,你就能用積極心態(PMA)去實現它,這是一條助你改變世界的定則。向自己挑戰!每一次你做一件事,盡你所能夠地比你自己上一次的表現更好、更快,你就會傲視同儕。
你要向怯弱挑戰,變怯弱為無畏;你要向不幸挑戰,變不幸為幸運;你要向失敗挑戰,變失敗為成功;你要向貧窮的處境挑戰,變貧窮為富有;你要向一切不滿意的事物挑戰,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世界。
遇到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