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不了解真實情況的人來說,大腦可以被訓練和培養的潛力是難以置信的。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人為地取舍、熏陶和改造精神狀態。人們為什么會濫發脾氣和隨心所欲地發泄不良情緒?答案就在自己手里。
我們重復的思維、感覺和行為等會形成慣性。我們每個人自出生以來就有某一方面的傾向,也可能受他人影響養成某些偏好。比如我們周邊的例子、書上的啟發、老師的忠告等。我們有一籮筐的思想習慣,每當沉溺于不快的想法或習慣時,我們便會輕易地隨著慣性重復這種不愉快的行徑。
精神科學家的習慣是把稱心如意的想法或思想態度稱之為“積極”,把令人不快的想法稱之為“消極”。這不難理解。大腦會本能地為持有者辨別事物的好壞,而且會為美好的思想掃清道路,最大限度地屏蔽障礙,令其一路暢通,如入無人之地。
積極的思想與消極的思想所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一個積極的想法可以以一敵三,消除諸多消極的想法。戰勝討厭的或消極的想法和感覺,其不二途徑是釀造積極的想法。積極的思想猶如無敵的參天大樹,它會不斷地汲取消極思想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養分,最終令其枯竭死亡。
當然,消極思想可能一開始就占據強勢地位,畢竟這是決定其生死的較量。但只要給予積極思想生存發展的空間,那么消極思想就如一句經久不衰的諺語所說的那樣——“死亡在望”了。起初,消極思想總是給人設置障礙,令人不快,當我們調整好心態輕裝上陣并決定將其斬草除根時,消極思想必將無處遁形。
與其他任何生命形式一樣,腦細胞不喜歡被閑置在倉庫里,他們持續不斷地反抗掙扎,尋求出路,直至精殫力竭,再也無力反抗。我們最好的做法是盡可能少地關注思想的種子,而盡可能多花一些時間去照料心靈花園里美麗的新生植物,給他們施肥澆水,除草去蟲。
舉個例子,你容易對人產生憎恨情緒,最好的改善方法是在心中培養愛別人的感覺。盡可能地把愛放在心里,并把愛付諸行動。在心中熏陶善念,碰到熟人也好,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好,以悲天憫人的善心去對待他們。這么做剛開始時可能會出師不利,但不用擔心,循序漸進地,憎恨最終將是愛心的彀中之物,很快憎恨就會如敗軍之將,消失殆盡。
要是你有抑郁的傾向,擠出一個笑容,樂觀開懷地看待周遭吧。要堅信天無絕人之路,要堅定信念,努力發掘事物的光明面。當抑郁的惡魔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