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課:魔法的動物寓言集
第一節:簡介-《自然哲學》和《動物寓言集》
動物寓言集(“野獸之書”)是一種特殊的中世紀的現象。雖然古代作家,比如蒲林尼,描述并舉例說明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包括許多純粹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動物。首先編寫世界上第一本“百科全書”,介紹世界上所有的已知生物的人是一位綽號為”自然哲學”(The Physiologus)(“自然學家”) 的匿名作家,他生活在公元2世紀到5世紀期間。雖然他有可能是埃及人,但是他卻是用希臘語完成的寫作。而且他的書是非常受歡迎,已經被翻譯成歐洲所有國家的語言。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隨著旅行者從遙遠的大陸上帶來越來越多的故事和報道,每個動物寓言集的抄寫員和翻譯者都會加進去自己的東西,因此填補了大片的空白,并且拓展了一大批生活在陸地、海洋和天空中的生物。雖然說明和描寫常常失真,但是幾乎所有的出現在書里的生物都是基于真實的動物。但編譯者都沒有辦法的區別開其中所描述的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動物——畢竟,獨角獸并不比河馬、海象、大象、鴕鳥、袋鼠、穿山甲、長頸鹿陌生——更不要說鴨嘴獸了!而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史前生物遠比胡亂想象出的生物更為怪誕。
然而,Physiologus和他的繼承者們都對這些存在于自然歷史中的野獸、鳥類和海怪的缺乏興趣,他們更加鐘情于那些可以引用來闡明基督教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寓言性象征動物。為了展示我為這節課所選擇的動物,我省略了所有的那些寓言參考文獻。如果你想要,你可以在 T. H.懷特的《野獸之書》中找到這些參考文獻,這是一本最新的動物寓言集譯本,里面有大量的注釋。我不會列舉那些常見的和知名的動物,就像課程之六第一課“野獸支配”中所提到的那些。恰恰相反,你在這里能夠找到的都是神話和傳說中的生物。包括龍!
第二節:隱生動物學
隱生動物學(cryptozoology,“研究隱藏的動物”)是貝爾納·霍伊維爾曼(Bernard Heuvelmans)博士在20世紀50年代在與同事之間的私人信件中杜撰的。1955年以后,法國出版了他的《追蹤未知動物》([On the Track of Unknown Animals])一書。隱生動物學的研究記錄并瞄準了來自遙遠地方的尚未被試圖發現并確認新物種的科學所發現的動物。這些神秘生物(Cryptids),就像它們的稱呼一樣,不僅包括了尼斯湖水怪、大腳怪,以及其它的“巨大怪物(mega-monsters)”,而且還包括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生物。在過去的大約一個世紀里,很多大型動物的新品種已經被發現,包括以下這些:
一些最有趣的神秘生物在很久以前便有了記載但是仍未得到證實,它們是:
大腳怪、薩斯科奇人(北美野人)、雪人
在遍及世界的大量有據可查的歷史中,記錄了大量的巨型的、多毛的、像人一樣的生物,絕大多數當代人瞄準了北美的太平洋西北部,一處未經開發的、面積超過125,000平方英里荒地。在這片廣大的領土上,這些生物被稱為“大腳野人”或者薩斯科奇人(印第安名字)。位于俄羅斯高加索山脈也有一種類似的,甚至也許是完全相同的生物被稱為卡普塔(kaptar),在西伯利亞東北部被稱為楚胡納(chuhuna),在蒙古稱為艾瑪斯(almas),在西藏被稱為康米(kangmi),在澳大利亞被稱為野人(yowies),在尼泊爾被稱為雪人(yeti)。在中世紀的歐洲,他們簡單的稱為“多毛野人”,是一種被頻繁插圖說明的生物。
太平洋西北部的“大腳怪”看起來平均身高大約有8英尺,留下的腳印大約有18英寸長。他們的頭發的顏色從紅棕色過渡到灰色再到黑色。報道稱有男女之分,而且還是小嬰兒,通常以家族為群體。他們通常顯得有一些害羞,在與人類接觸的時候會表現出良性的好奇心,看起來他們好像主要是在夜間活動,因此他們已經被指定為了暗夜人類(Homo nocturnus)(“夜貓子”),這個名字最初是由林涅(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年)專為這樣的生物設計的。
雖然證明大腳怪一直存在的主要證據都是一些足跡,但是也有一些照片、錄像、頭發樣本,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伊凡·T.桑德森(Ivan T. Sanderson)(未解之謎的調查社團[Investigation of the Unexplained]主席)和伯納德·霍伊維爾曼(Bernard Heuvelmans)博士(法國隱生動物研究中心的主席)在1968年對一具冷凍尸體的詳細檢查。有關這個所謂的“冰人”的桑德森圖紙和霍伊維爾曼照片已經被廣泛地刊登出版。然而,在這次檢查之后不久便不再將這具標本進行公開展覽,從那以后它便消失了。
“冰人”
尼斯湖水怪
自公元565年,第一位來到愛爾蘭的基督教傳教士圣哥倫伯(St. Columba)在尼斯湖岸傳奇地邂逅“一只確定無疑的水怪”以來,愛爾蘭,加拿大以及其他國家對于這種棲息在尼斯湖、摩拉爾湖以及其他蘇格蘭煤泥湖(peat-filled lakes)、沼澤深處的巨型不明生物,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并就此引發爭論。1975年,彼得·斯科特爵士(Sir Peter Scott)將這種生物正式命名為尼斯湖水怪(Nessiteras rhombopteryx)(“在尼斯湖中游蕩的怪獸形狀的鰭”),普遍的觀念將“尼斯湖水怪”定義為蛇頸龍類(白堊紀的海洋長頸爬行動物)。但是任何現代湖怪的照片和記錄與化石生物最多也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因為它們很少在水面出現,因此判定這是一種水下呼吸的生物。這種能力就將它的種類限定在魚、部分兩棲動物和許多無脊椎動物中。但是,湖怪卻如哺乳類、鳥和無脊椎動物一樣是上下垂直波動而非水平行動。
瑪格麗特·門羅畫的她在1934年6月3日在尼斯湖的伯蘭姆湖岸(Borham Beach)上所看到的動物
應用科學科學院1972年8月9日在水下拍攝到的尼斯水怪的鰭。
應用科學科學院1975年6月20日在水下拍攝到的尼斯水怪的頭。
湖怪有長頸的情況明顯地排除了其有腮(頭骨與下巴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的可能;有腮的脊椎動物是不可能有頸部的。同時,目擊者的報道和水下照片顯示湖怪的頭部有類似于蝸牛和蛞蝓的可伸展的號角狀觸角。因此,我認為“尼斯湖水怪”、“切西(Chessie)”、“查普(Champ)”、“莫阿戈(Mor-ag)” 以及一些類似的生物都可能是巨型的水生蛞蝓,長長的脖子就像我們常見的草原蝸牛一樣。而和蛞蝓一樣位于正常位置的小型的鉆石形狀的鰭可能是用作開口的鰓蓋。
希臘語中的pteras(“鰭”)也有“翼”的意思,來源于翼龍的傳說。遠古關于龍的傳說中頻繁提到被殺死的蠕蟲(worms)的軀體“慢慢融化”,只剩下牙齒。這就解釋了為何湖泊中沒有發現任何的化石或者骨骼。
瑪麗·F在康沃爾的法爾茅斯灣所拍攝的照片。她描述說這個生物的吃水線有15—18英尺長。
魔克拉姆邊貝(Mokele-Mbembe), 圣龍(Sirrush)
非洲是否仍有恐龍存在?在非洲中部國家剛果、喀麥隆和加蓬的雨林中出現有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的巨型動物,它經過的地方總會留下圓形且帶著三個爪子的腳印。利庫阿拉沼澤地區的人們把它叫做魔克拉姆邊貝(“河流的阻塞物”)。當地居民描述泥漿中的魔克拉姆邊貝看起來像蜥腳類恐龍,因此當他們看到蜥腳類恐龍的圖片時聲稱那就是魔克拉姆邊貝。它的體型介于河馬和大象之間。其無毛的皮膚顏色絕大多數介于紅褐色與灰色之間。據報道稱它身長15—30英尺,它的脖子和尾巴各占身體長度的1/3。在喀麥隆所看到的魔克拉姆邊貝據稱最長有75英尺。一些人說在它腦袋的后面長有像公雞雞冠一樣的褶邊。
圣龍
在巴比倫偉大的伊什塔爾城門上繪制了一種相似的生物。它的身上有鱗,長長的脖子,長長的尾巴,爪形足。它被稱為圣龍,而且它顯然是想要用于代表一種真實的動物。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的報道稱看到了更多的史前生物,例如翼手龍(pterodactyl)和蛇頸龍(plesiosaurs)。這些故事激發了一些小說的創作,例如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以及埃德加·萊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人猿泰山》([Tarzan]),講述的是來自失落的大陸的泰山的故事。
第三節:寓言中野獸的插圖指南
埃斯皮多得龍(Aspidodelone)——類似于巨鯨或海龜的水怪,它巨大無比以至于它在水面曬太陽時使水手將他的背誤以為是島嶼并在此登陸。然而,在他們生火時,這座有生命的“島嶼”突然潛入水中,將船和全體船員一起拉入水中,最終溺死。
蛇怪/雞身蛇尾怪物——半蛇半雞;有劇毒,被它看一眼或者被它吹一口氣便會全身麻痹。蛇怪是一只有著一個引人注目的褶皺蛇冠的巨蛇。雞身蛇尾怪則被描繪為龍尾蝙蝠翼的公雞。它的天敵為鼬鼠和貓鼬。實際上,蛇怪和雞身蛇尾怪都來源于埃及噴毒液的眼鏡蛇——能從毒牙中將毒液準確無誤地噴入敵人的眼中。
卡托布萊帕斯(Catoblepas)(蛇發女怪)——埃塞俄比亞的類似于公牛的生物,其身上的鱗片類似于恐龍,獠牙類似于野豬,除頭以外的其它部位沒有毛發。它的形象可能來源于角馬?!吧甙l女怪”這個名字和古希臘的蛇發女怪戈耳工沒有任何關系,例如美杜莎。
半人馬——半人半馬。大多數是野蠻好色,經常強搶人類女性。但是半人馬喀戎是一位聰慧的老師,他教導過許多希臘英雄。
冥府看門狗刻耳柏洛斯——希臘冥府的守護者,一只三頭龍尾的狗。它被赫拉克勒斯帶出了哈迪斯的冥府,并因打賭將它輸給魯伯·海格(Rubeus Hagrid)。魯伯·海格安排它在霍格華茲看守魔法石。
喀邁拉——由山羊的身體、獅子的頭和龍的尾巴合成的怪獸。只存在一只這樣的怪獸,她被騎著飛馬珀加索斯的柏勒羅豐(Bellerophon)殺死。
龍——蝙蝠翼,脾氣暴躁的巨型爬行動物。它們存在于自然界四大元素之中:土、水、火和氣中。無翼的被稱為蠕蟲。東方龍是可呼風喚雨的智慧、仁慈的生物。西方的龍則多為狡詐邪惡的生物,通常會被英雄和騎士殺死。
獅鷲(或者獅鷲獸)——長有獅子的軀體與尾巴、老鷹的頭、鋒利的爪子和翅膀,實際上,就是禿鷲或胡鷲(“偷獵羊羔者”)。“獅鷲(lion eagle)”或者“胡兀鷲(bearded vulture)”頭頸處的鬃毛參差不齊,是所有猛禽類中身形最大也是最強壯的,它是宙斯的鷹。
鷹身女妖哈比——長著粗糙丑陋的臉和老太婆干癟的胸部,禿鷲的翅膀、軀體和爪子,是一種殘忍貪婪的生物。伊阿宋和阿爾戈英雄們在尋找金羊毛的途中遇到過她。
馬頭魚尾海怪——一種水棲怪獸或者海馬。長著馬的頭和前腿,魚的尾巴。它類似于馬的前腳上長有鰭狀的腳蹼而不是蹄腳。
鷹頭馬身的有翅怪獸——類似于獅鷲,但后部分為馬而非獅子。哈利波特的朋友小天狼星布萊克就有一只,名為“巴克比克”。
北海巨妖/九頭蛇——一種巨大的多頭的海怪。大力英雄赫拉克勒斯砍掉了長在長長的觸角脖子上的其中一個“頭”,但是在別砍掉腦袋的觸角上卻重新長出了兩個腦袋。斯庫拉(Scylla)是這樣的一種怪物,他會突然把水手們從奧德修斯的船的甲板上拉下來。據報道,維京人曾遭遇過這種在蠕動的占據了幾英畝大海的觸角。這實際上是巨大的魷魚,其中被發現(2003年4月)的最大的標本成年之后可能會比一輛公共汽車還大!它被命名為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或“巨型烏賊”。人們從未活捉過巨型魷魚,但是已經發現有許多尸體被沖到海灘上。
拉彌亞——一種利比亞四足獸,周身鱗片覆蓋,女人的頭和胸部。她有蹄腳、馬尾,以及貓一樣的前腿。
魔伽羅(Makara)——印度的一種巨大的“大象魚”。 從它的畫像上看,它可能和尼斯湖水怪是同一個生物。像大象鼻子一樣的“鼻子”可能是一個長脖子和小腦袋。
人頭獅身蝎尾怪獸(Manticora)——一種紅色的印度生物,有著人頭、獅子的鬃毛、蝎子的尾巴、三排鐵尺鋼牙,其美麗悅耳的嗓音就像號角或笛子發出的聲音。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只老虎,但我認為它實際上是樹神狒狒(hamadryad baboon)。
美人魚/男性人魚——從腰部往上,他們和人類一樣,但他們的下半身就像一條魚。故事中講到他們渴望得到靈魂。實際上,傳說是基于儒艮(dugong),一種存在于印度尼西亞的海生哺乳動物,它有一個長而光滑的身體,一條巨大的像鯨魚一樣的尾巴,以及和女性一模一樣的胸部(女性人魚身上)。
人身牛頭怪米諾陶洛斯——這是一種兇猛的野獸,他有著一個強大的男人身軀和一個食肉的公牛頭。只存在一只這樣的怪物,它是克里特島女王帕西法厄和一只漂亮的白色公牛的后代。邁諾斯國王把他關押在迷宮中,并用人類的囚犯喂養它。它最終被提修斯殺死。
娜迦海妖(男性)/毒蛇娜吉妮(女性)——印度的巨蛇人(Serpentpeople)。 他們腰部以上看起來像人類,但腰部以下是只巨大的蛇。
有翼的馬帕加索斯——有著華美雙翼的白馬,誕生于蛇發女怪戈爾貢·美杜莎的脖子,當珀爾修斯斬她脖子的時候,帕加索斯便從中飛了出來。唯一一位將它馴服并騎上帕加索斯馬背的是柏勒羅豐,你可以在電影《諸神之戰》(1981年)中看到它。
鳳凰——有時也被稱為火鳥。她的顏色看上去火焰色介于孔雀和雉科鳥 (盡管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紅紫色生物”) 之間。每隔500年,她會在翠柏巢穴中產下唯一一個的蛋,那顆蛋會突然爆發火焰,將她化為灰燼。在余燼的溫暖下蛋被孵化出來,她便從灰燼中得到重生。阿不思·鄧不利多就有一只,名為“福克斯”。
隆鳥(Ruhk)(或Roc)——這是一種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巨鳥,因為辛巴達的故事和馬可波羅的游記而聞名于世,據說它大到可以擄走大象。事實上,它就是巨大而不能飛的“象鳥”或維隆·帕特洛(vouron patra)(最大的隆鳥[Aepyornis maximus]),身高11英尺,體重1100英鎊!它所下的蛋周長3英尺,比所有恐龍蛋都要大,它曾是地球上幸存的最大的單細胞物種。在十六世紀被航海員消滅殆盡。
火蜥蜴(Salamandra)——以火元素命名。這些都是顏色亮麗的蜥蜴或者能在火中生存的小龍。被錯誤的認為有毒,實際上他們可以滅火。據說防火的石棉纖維便是“火蜥蜴的毛”。小型的我們稱之為火蜥蜴的彩色兩棲動物會在枯木中冬眠,而且最后往往是在壁爐里被高溫驚醒結束冬眠,從木柴中爬出來。當他們受到驚嚇,他們會滲出一種無害的乳白色的液體,這種液體能夠熄滅點點火星。
海中巨蛇——在過去幾個世紀里,船員們爆料出了各種各樣的巨大的蛇形海怪。其中有一些好像是巨蛇、巨型鱔魚、龐大的海蛞蝓,甚至史前生物。有些說法也許是基于看到的巨型魷魚的觸須。雖然已經有許多目擊的記錄,但是并沒有尋回任何的標本。
賽爾奇斯(Selchies)——蘇格蘭的海豹人(Seal-people)。 他們可以脫下他們的海豹皮,這樣看起來便和普通人一樣,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它們仍然是海豹。
塞壬——通常被描繪成各種樣子,有的是半人半鳥,有的是半人半魚,或者是一種擁有女人的身體,魚的尾巴和鳥的腳的綜合體。她們用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歌聲,吸引著水手,將他們引上死亡之路。奧德修斯用蜂蠟塞住水手們的耳朵,拯救了他們。人們認為塞壬的歌聲猶如夜鶯的啼唱,在整個海岸線上都可以聽到從海上傳來的她們的歌聲。
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她由獅子的身體和爪子、美麗少女的頭、胸以及手臂構成。在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獸還長有一對像老鷹一樣的翅膀,但是埃及的斯芬克斯是沒有翅膀的。她出名的原因是他給游客出了一個這樣的謎題:“什么東西早上有四條腿,下午有兩條腿,晚上有三條腿?”如果他們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那么就可以通過;反之,就會被她吃掉。(想一下答案是什么呢……)
獨角獸——這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白色偶蹄類動物,額頭上長有筆直的或呈螺旋狀的犄角。在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存在著幾種不同的“物種”。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山羊式(“像山羊一樣的”)獨角獸(caprine unicorn)了,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掛毯上有很多關于他們的畫像。實際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動物,他們長出的最初的幼角被一種秘密過程(secret process)融合了,這個觀點是我在1976年時重新發現的。
雙足飛龍——這是一種可以飛的龍,長有像蝙蝠一樣的翅膀和兩條后腿。從根本上說它就是一只翼手龍,和風神翼龍奎茲克拉(Quetzelcoatlus)一樣。
第四節:“暗夜生物的發現”
記憶回到1975年,那時牽牛花和我正在研究巨型野獸的傳奇背后的真相。我們計劃出一本書,名字就叫《揭露暗夜生物的真相》([Creatures of Night, Brought to Light])(取自彼得·比格爾的經典小說《最后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中的一句話),但是當我們發現長久以來遺失的關于獨角獸的秘密時,我們決定放棄出書的想法,轉而去尋求方法讓獨角獸重新回到現實世界中來。正是通過那項工作才使得我第一次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巫師。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繼續搜集資料,因此我對一些我喜歡的野獸做了詳細的登記,并制作了一些雕刻品:
龍
龍是西方神話學中的怪獸的最原始的原型。龍控制了四大元素中的每一種:沒有翅膀的洞穴龍、飛龍、海龍、噴火龍。雄性龍被稱為“龍(drakes)”,雌性則被稱為“女王(queens)”。在西方傳說中,所有的龍被描述成古代兇殘可怕的爬行動物,代表著大自然原生態的,不可抗拒的甚至是敵對的力量。龍是聰明的,同時也很狡猾、殘酷、貪婪。他們熱衷于收集寶藏,比如說:黃金、珠寶、武器以及傳說中的遺物。他們將這些東西堆在一起,睡在上面,小心翼翼的守護著,害怕別人來盜取。
龍知曉所有生物的語言、傳說,日耳曼的一個名叫齊格弗里德的英雄嘗了龍的一滴血之后,他便懂得了所有鳥類和動物的語言。因為龍有很獨特的性格,因此有很多與眾不同的魔法名字,這些名字可以給與那些研究他們的人提供方便。這樣的名字都有:妖龍(Vermithrax),德拉科(Draco),凱拉辛(Kalessin),以及史矛戈(Smaug)。但是迅猛龍(Velociraptor)、雷克斯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食肉牛龍(Carnotaurus)、恐爪龍(Deinonychus)以及棘背龍(Spinosaurus)這些名字都是古語中對龍的一些稱呼。
德國阿爾卑斯山的塔佐蠕蟲(Tatzelwurm),E.托普斯繪制,1607年
有翅膀的龍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其中一種為四腿龍,他們還有額外的像蝙蝠或者鰭一樣的翅膀,從他們的兩肋延伸出來。另一種為雙腿的雙足飛龍,像蝙蝠一樣的翅膀形成了它們的前肢。這些翼龍都很像史前的翼手龍,由此導致了一些說法推測它們是歷史時期這種生物中的幸存者。
在馬來半島上有一種能滑翔十米左右的蜥蜴,叫做裸耳飛蜥(Draco volens)(“飛龍”), 他們有著像魚鰭一樣的肋骨翅膀。將它們木乃伊化的尸體帶往歐洲作為“幼龍”展覽——飛龍真實存在的鐵證!
裸耳飛蜥
盡管傳說中的龍的生物學基礎無疑是存在的,包括大蜥蜴、鱷魚、殘骸化石。我認為表面上真實的關于活龍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歐洲的無脊椎動物身上,就像尼斯湖怪獸一樣。至少,這個解釋適合所有有關龍是蠕蟲的論斷。然而,在非洲,有一種動物叫魔克拉姆邊貝,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爬蟲類龍!
但是幾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跡象表明曾經有一種強大的生物統治著地球:恐龍,或者初龍亞綱(Archosauria,“居統治地位的爬行類動物”)。這些曾經真實存在的龍統治了地球長達150百萬年——直到地球遭遇巨大行星的沖擊,他們的統治才告一段落。但是存在了如此之久,如此強大的精神和智慧是不會輕易的在朝夕之間就毀滅的。就像早已死去的精靈和小人兒依然以仙子的精神存在的形式繼續存活在這世上一樣,龍的靈魂仍然在夢境之中延續著它們古老的恐龍之鄉的血統,在所有存在著的哺乳動物的集體記憶中繼續著它們的統治。
獅鷲
在神話學中,獅鷲的歷史要追溯到5千多年以前,gryphon這個單詞在每種語言里都可以追溯到希臘語里的grypos(比如說法語的griffon,意大利語的grifo,德語的greyff,英語的griffin)——“鉤狀的”——因為它有一張很大的用于捕食的鷹鉤嘴。
康拉德·格斯尼(Konrad Gesner),1551
獅鷲經常出現在古蘇美爾人、古亞述人、古巴比倫人、迦勒底人、古埃及人、邁錫尼人、印度伊朗人敘利亞人、西西亞人和希臘人的藝術品和傳說中。在中世紀歐洲的紋章學中,獅鷲經常用于代表時刻警惕的象征符號。在古代的占星學中,它們推動著太陽神的戰車。根據傳說,獅鷲生活在極北之地(Hyperboreans)(蒙古的北風人[North—wind people])和獨眼國(Arimaspians)(塞西亞的獨眼部落)之間的土地上。他最喜歡捕食的獵物是馬,最大的天敵是獨眼人,因為獨眼人總是試圖抓住獅鷲去看守的大量黃金。
盡管獅鷲通常被描述成有翅膀、鷹頭、鷹爪和獅身的動物,但實際上它不是根據鷹的形象而想象出來的,而是基于胡鷲、胡兀鷲的形象。胡鷲和胡兀鷲有四英尺高,它的翅膀寬約九英尺。胡鷲很強大,但是非常少見(它的德語名字的意思是“偷羊者”,這個名字是基于它們喜歡偷羔羊的習慣),生活在南歐、非洲以及亞洲的高山山脊上。在南亞和南非也存在著一種格里芬禿鷲(griffin vulture)(兀鷲)。
馬頭魚尾怪獸
神話中的海馬或者馬頭魚尾怪獸(hippocampus)(在希臘語中意思是“類似于馬的水怪”),頭和前半部分是馬,但是馬蹄變成了魚鰭,后半部分是想象中魚的樣子。它還作為水馬(Water-horse)和馬鰻怪(horse-eel)而為人所知,是希臘羅馬式時期最受歡迎的藝術主題,尤其在羅馬的浴缸中經常會發現嵌花式的馬頭魚尾怪獸圖案。在羅馬,海馬被認為是海洋中跑得最快的生物,因此成為了海神尼普頓最喜歡的戰馬。
在蘇格蘭,水馬通常被稱為馬形水鬼(kelpie),常出沒于河流和溪流中,讓毫無戒心的人類騎上去之后,再猛地沖入水中,將他們溺死。在愛爾蘭,同樣的生物被稱為食人馬怪(each-uisge,讀作ek—OOSH—kee)或者水馬(aughisky,讀作og—ISSkee),他們棲息在大海和湖泊中,而且要比馬形水鬼危險得多。在把受害者拖入水中之后再把他們吃掉。如果在內陸地區騎著水馬行走是非常安全的;但是一旦你能看到海或者聞到海的氣味時你還騎著它,那你便注定會被溺死。
水馬可能被認為與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是等同的,而它們的親屬——其它的湖怪或者海蛇——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都有其相關的報道。從側面看來,這些生物的頭和頸都跟馬的比較像,因此也常常被目擊者稱為“水馬”。
馬特烏斯?梅里安(Matth?us Merian),1718年
現在馬頭魚尾怪獸這個名字是一個科學稱謂,用于對一些古怪的小魚,比如說海馬的稱呼。他們中最大的通常也不會超過14英尺。
美人魚
美人魚在腰部以上是美麗的少女,腰部以下是魚身,是神話傳說和愛情故事中最受歡迎的生物。在航海史上,水手們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訴說著他們出海時遇到的美人魚。關于海洋人類(mer-people)的民間傳說歷史悠久,分布廣發,跨越了時間,地獄,以及年代的限制。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塞壬(sirens),塞爾切絲(selchies),特里同(tritons), 水女神(undines), (melusines), 摩根(morgans),克里甘斯(korrigans), 羅蕾萊(lorelei), 魯莎爾基(rusalki),尼克西斯(nixies),涅瑞伊得斯(nereids),水中仙女(naiads), 以及尼格約司(ningyos)。
美人魚一貫被認為是性感而危險的生物。她是大海里集美貌與反叛于一身的典型,而那些生活在海岸線一帶的淺海區和海礁之類地方的美人魚更是如此。據說,美人魚的長發是由海草組成的。但是,若是水手看到了美人魚,通常被認為是暴風雨、船失事、沉海等災難的前兆。美人魚家族生活在一個被海神尼普頓統領的海底王國,他們擅長利用歌聲和美妙的音樂來引誘水手跳海。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自然歷史學家和探海者都相信美人魚是真實存在的。他們還對外公布過幾個世紀以來許多關于見過并邂逅美人魚的例子。關于美人魚的定義,老普林尼(公元23—79年)是第一個在其不朽著作——《自然史》([natural history])里詳細記錄美人魚相關事宜的自然主義者。19世紀中葉,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倫敦,填充式“美人魚”(日本動物標本剝制師創造出來的猴魚復合體)成為了奇談,吸引了眾多人的注意。而在眾多新奇的事物之中,最著名的要屬P.T.巴納姆(P.T.Barnum)于1842年引入百老匯的“假斐濟美人魚(Feejee Mermaid)”。
假斐濟美人魚
一些為大眾所熟知并討論的美人魚傳說也提供了一點事實根據,那就是:如果在一定距離外觀看,確也存在與美人魚長相頗為相似的真實動物存在。例如,你可能將海牛目哺乳動物(海牛和儒艮)或鰭足類動物(海豹、海獅)等當作美人魚。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有專家宣稱在新幾內亞北部、新愛爾蘭沿岸一帶看到過一種不為人知的海洋生物。當地人把這種動物叫做“里(ri)”或者“伊爾凱(ilkai)”,并描述說它有類似于人類的腦袋和軀干,也有女性所特有的乳房,但卻具備一副魚才有的下半身!換句話說,這是一只美人魚!這一身份定義只是根據其洋涇濱名字——pishmeri(“女人魚[fish-woman]”)——而強加在這些動物身上的!
1985年3月,我帶領一隊潛水探險隊去往新愛爾蘭,為的是驗明“里”的身份并拍下相關視頻。我們卻發現,“Pishmeri”只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里被稱作“儒艮”的動物而已。在此之前,儒艮就已經作為一種稀有的海牛目哺乳動物被展示給那些不了解這種動物的海洋生物學家了。
獨角獸
在黑暗的中世紀,獨角獸(“只有一只角”)的傳說就像是亮起了一盞明燈,它代表著美好、力量、優雅、純潔等。生理學是這樣描述獨角獸的:“它雖是一種像孩子一樣身材矮小的小動物,但卻有著異常兇猛的性格。在它的頭部中央有一只尖角……”又因獨角獸顏色雪白、偶蹄、尾巴高揚、長著山羊胡子、柔滑靈動的鬢毛,及腿后長有一綹羽毛等,它通常都會被呈現在中世紀的掛毯上和木版畫中。
大阿爾伯特,1545年
因為獨角獸所具備的這些特點源自于山羊,所以它也被稱為山羊式(“山羊一般的”)獨角獸,為的是將其與青銅時代的像公牛的公牛式的獨角獸,鐵器時代的像綿羊一樣的綿羊式的獨角獸,或者現代虛構的馬一般的似馬獨角獸區別開來
一種動物之所以被叫做“獨角獸”,是因為它的前額中心處長出的獨角。隨著中間的獨角慢慢長大,慢慢改變頭顱的形狀,由此便會撐大頭蓋骨,影響到松果體和腦下垂體。獨角獸長得越大,它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具有超凡的魅力,也越來越有能力對抗其它肉食動物。從而,它漸漸便會成為獸群中優秀的首領和守護者。因此,獨角獸也成為了皇室的象征,最終便成為了神性的象征。而生理學也把獨角獸喻為“救世主”。
獨角獸的角歷來被認為是珍貴的解毒藥。它所具備的醫藥價值是巨大的,對于任何一種含毒的食物和飲料,你只需在其上面撒上一點兒角粉便足以抵消毒性。最著名的傳說之一便講的是獨角獸的“凈化水”的能力,在這個故事中,獨角獸將其魔力般的尖角浸入水中凈化被污染的井水或者泉水。
盡管品種稀有,獨角獸也已存在了4000多年。關于他們是如何產生的這一配方,一直為北美和中東地區一些部落所嚴密保守。這個秘密遺失了幾個世紀,直到牽?;ê臀以?976年再次將它找了出來。80年代早期,我們終于培育出了幾頭活獨角獸。400多年以來,蘭斯洛特(Lancelot)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頭山羊式獨角獸,它于1980年出生在奧斯塔拉(Ostara),之后成為了林林兄弟馬戲團/巴納姆-貝利馬戲團(Ringling Brothers/Barnum & Bailey Circus)的明星。
活著的獨角獸
文章來源:wuli法師 www.51wake.com http://www.51w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