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相吸、異類相斥
就好像一塊被拋入水中的石頭,思想也能在我們的頭腦中激起一重又一重的波紋和浪花,它們會在思想的汪洋大海中蕩漾、擴展,直到遍布我們的整個頭腦。但是,頭腦中的浪潮和大海中的浪花又存在這樣一個顯著的差異:
不管向多少個方向擴散,水中的波紋只是處于一個平面上;然而,思維的波紋卻是從一個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展——就好像太陽發射出的光芒一樣。
我們現在都知道,當我們站在地球上時,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浩如汪洋的空氣包圍著;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同樣的,我們也無時無刻不被我們思想的汪洋包圍著。而我們思維的波紋就在這片精神的大海之中擴展、飄搖,只不過,像我剛才強調過的:這種擴散是向四面八方各個方向同時進行的。如同水中的波紋一樣,這種浪潮會隨著距離上的增加漸漸削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我們的思緒彼此之間的聯系、牽制和阻礙,以及包圍著它們的思維海洋對它們的摩擦、阻塞,這一點和波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一個道理。
這些思維浪潮還具有其他一些水波所不具有的性質。首先,它們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它們和聲波的共同之處更大。這就好像小提琴奏出的音符能讓薄玻璃杯跟著顫抖,甚至“唱起歌來”;同樣的,一個強大的思想也能引起我們內心深處思想的共鳴,不管它們曾經被深埋了多久。很多時候,他人的強烈的思想,能讓我們自己許多散佚已久的想法重又浮現。但是,除非和我們自身的思想合拍,否則,再強烈的思想也無法讓我們產生共鳴。如果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一個正確想法的思考中去,我們就能為我們的思想定下一個基調。這個基調一旦得到確立,我們就能很容易地和他人類似的想法產生共鳴。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養成了按錯誤的方式思考的習慣,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成千上萬的反對者,而我們思想的浪潮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會遭到這些人的圍追堵截。
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我們希望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我們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我們,就在自己想法的獨木橋上,借助別人的建議和思想努力保持著平衡。
這些建議和思想,有些時候是由別人直接告訴我們的,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它們就是用我們剛才說的那種“思想電波”的方式影響我們的。不管是別人傳達給我們的思想,或者是我們自己正在發射的“思想電臺”,歸根結底,它們都是由我們精神上的態度所決定的。我們只會選擇和我們精神態度協調一致的思想進行接收而那些和我們的態度相悖的想法對我們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