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成功者或想成為成功者的人來說,致命的習慣指的是那些讓人養成惰性或不能敏銳觀察事物的慣性思維。比如多數的有關事業指導的書籍,都是在討論如何去達到自我滿足,然而,這些書中,往往只教人怎樣“獲得”,而不教人如何去“給予”。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已經成功的人士,都強調對別人貢獻的重要性。這其實和盲人點燈的道理一樣,一個盲人走夜路時提了一盞燈,別人都譏笑他多此一舉,而盲人卻平靜地回答,我點燈照亮了別人,使別人不至于摔倒,同時又使別人看得見我,不至于把我撞倒。這是盲人點燈的理由,也是“獲得”與“給予”的關系。而由于習慣,人們只看見盲人點燈的可笑,卻看不見“獲得”與“給予”的相互性。
丟開致命的習慣,讓自己的眼界更廣闊一些,讓自己的感覺更敏銳一些。
學會對自己負責
我們能不能學習對自己更負責一點呢?答案是“可以”。第一步是要明白這是一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事。如你要學習古印度語一樣,你必須花相當長的時間學習,才能運用自如。對你個人的事業負責,就和學習語言一樣嚴格,而且學習和學習的愿望是你要同時具備的條件。
有效掌握你自己,固然非常重要,但僅僅是了解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了。有一個實例,湯姆在第二次大戰之前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失去了兩條腿。他躺在醫院時,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意識,但是在迷迷糊糊中,他聽到兩名護士在對話。其中一個說:“這孩子也許堅持不住了。”一向堅強的湯姆聽到這話,決意堅持下去。結果令人們大感意外,湯姆不但活了過來,以驚人的速度復元,而且再度擔任戰斗機駕駛員,表現非常出色,有一次甚至從德國戰俘營中逃脫——只用他的兩條假肢。
意志力使湯姆從死亡線上掙扎了過來,此外還有許多例子顯示了個人選擇與決心的重要性。在抗癌成功者中,多數人都具備這樣一些心理特點:拒絕放棄希望、拒絕扮演病人角色、隨時準備接受新觀念等。他們對自己永遠具有強烈的信心!
我們是成功者,還表現在即便是在不知不覺中作出的決定,也往往比我們通常所以為的,更能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那些有意識傾注了堅定決心的決定,就更能決定我們發展的方向。
這不是理想,也不是不切實際,許多人正是因此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例如,身為電腦程式設計師的瓊,寧可放棄自己的高薪職業,攻讀醫學,她說:“我迫切想做有長遠價值的事。我








